黄钟仪院长带队赴渝新欧(重庆)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开展访企拓岗调研
2025 年 7 月 9 日,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与渝新欧公司在渝新欧会议室召开专题研讨会。黄钟仪院长带队前往,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系系主任杨家权、智能商务与供应链系统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代春艳陪同,物流管理系副系主任石建力参加;渝新欧公司黄鹏部长及综合部张路遥、史丽娟出席会议。双方围绕国际物流通道建设、数据共享、人才培养等核心议题深入交流,旨在通过产学研协同破解行业痛点,推动国际物流通道升级。作为连接亚欧的重要枢纽,渝新欧通道在 “一带一路” 建设中意义重大,但当前面临境外基础设施薄弱、地缘风险影响、数据共享壁垒等挑战,此次会议为双方搭建了优势互补的合作平台。

会上,数据共享成为讨论重点。渝新欧黄鹏部长坦言,企业数据敏感、多部门数据平台整合困难是行业普遍难题,“真实有价值的数据往往难以直接共享,这给合作研究带来阻碍”。对此,黄钟仪院长提出创新解决方案:“我们可以采用联邦学习技术,在数据脱敏后实现可用不可见,无需企业提供原始数据即可开展联合研究,比如共同开发中欧班列碳足迹模型。” 双方初步达成共识,计划成立专项团队,以技术手段破解数据共享瓶颈。

在产学研融合与人才培养方面,黄钟仪院长强调:“产业学院共建需聚焦‘实训 + 研究’,我们可以设计国际物流数据分析师等微专业,邀请企业导师进课堂,同时让学生参与顺丰 AI 工作室、京东区域仓等真实项目,探索‘工作室 + 项目制’实习模式。” 黄鹏部长对此表示支持,提出 “可开放脱敏数据支持高校模型开发,让研究更贴合实际需求”,并建议从 “通道供应链韧性”“地缘风险应对” 等具体课题切入深化合作。此外,双方还就联合议价机制、绿色低碳转型等议题交换意见,计划由中铁牵头整合运输需求提升议价能力,共同研究碳排放核算标准并探索发布 “绿色低碳白皮书”。

此次会议明确了多项行动计划,包括合作开展 “中欧班列地缘风险与供应链韧性”“碳足迹核算” 等课题,试点联邦学习技术推进数据合作,优化实习机制与微专业课程,提炼 3-5 个标志性案例并输出理论成果。下一步,双方将通过联席会议跟踪进展,推动合作落地。黄钟仪院长表示,我校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推动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黄鹏部长期待通过校企协同,为渝新欧通道高质量发展注入智力动能。双方将携手推动国际物流通道从 “物流通道” 向 “价值链通道” 转型,助力重庆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枢纽。
照像新闻:王芝寒
审核:杨家权